找到相关内容142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借壳指月––飞跃看话禅》研究心得(中)

    。  通身放下,如死人一样。自然根尘识心消落,贪嗔痴爱泯灭。  所有这身子的痛痒、苦乐、饥寒、饱暖、荣辱、生死、  祸福、吉凶、毁誉、得失、安危、险夷一概置之度外,这样才算放下。  一放下,一切放下。...

    释觉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73250357.html
  • 玄妙镜(1)

    龙珠。不失时候。运行抽添。丹成止火。温养圣胎。铅乾汞尽。胎圆出神。调神出院。变化无穷。天仙成矣。 真心修行说第十 離塵曰。修行必得真心实意。还要慈悲忍辱。贪嗔痴爱。万缘顿除。古人云。...气。目不视保神。神宁气聚。精固神全。 三盗五贼论十七 离尘曰。眼观美艳之色盗神。耳听淫乐之声盗精。口食诸香美味盗气。夫修炼者。必先炼己。使精神气旺。七情六欲不动。五贼者。贪嗔痴爱欲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24974744.html
  • 宣化上人语录

    要是痴心重,胡作非为,就会变畜生。   众生罪大毛病便是痴爱,日夜在痴爱中,时刻不能方下。如果把好色之心放在学佛上,时刻不忘学佛,那就很快能成佛。   真正开悟的人,不会说自己已经开悟。因圣人应世,...

    宣化上人

    |宣化上人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8/192934470.html
  • 净土文摘(二)

    亲见弥陀,不离本念,功行圆满,愿力资助,临命终时,必定能生到上品的。  若是念佛的人,尘垢还没有除净,恶念起来的时候,必须自己检点,是不是有悭贪心、嗔恨心、痴爱心、嫉妒心、欺诳心,人我心、贡高心、...滋味,这一切都是苦本。其次,对于一切嗔怒忿恨、执着痴爱的心,和一切邪魔外道邪师所说教的法,都要尽情吐却,只笃信念佛一门,每日诵《阿弥陀经》两卷,念佛几千几万,或者不计数,只是心心不忘佛号。因为佛就是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05542739.html
  • 论宋释惠洪的“好为绮语”

    当时名臣张商英誉之为“今之融肇” 33 。其对佛教信仰的执著,非一般僧侣可与比拟。对于佛教的禁欲主张,他也十分清楚:“由心生痴爱痴爱乃有业” (卷四《狱中暴寒冻损呻吟》) ,“一切女人皆障道,十分...是解脱” (《观众生品》) 。也就是说,佛对那些尚未悟得佛道的初机,宣说离缚为解的道理,而对根性猛利的人,则宣说“不灭痴爱,起于解脱” (《弟子品》) 、缚解不二平等的道理。这实际上是说,“在欲行禅”...

    陈自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12361502.html
  • 天顺本《菩提达摩四行论》

    悉不出法界,亦不入法界。若以法界入法界,即是痴人。菩萨了了见法界故,名法眼净。不见法有生灭住,亦名法眼净。经云“不灭痴爱”也。痴爱本不生,今无可灭。痴爱者,就内外中间求觅,不可见不可得,乃至十方求之,...

    [日]椎名宏雄 程正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41963252.html
  • 人生最珍贵的东西

    不智之信是为迷信,不智之爱为痴爱,不智之仁容易被人利用,不智之勇往往自召其祸,缺乏智慧的果断名为武断,缺乏智慧的坚定名为顽固,精进而缺乏智慧可能愈精进而入邪愈深,创新而缺乏智慧往往只是表面功夫,...

    侯秋东

    |人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1/1455072256.html
  • 佛教是纯理智的宗教

    愚痴的情死。在佛教的立场看,这种种情感虽有公私轻重之分,同为痴爱则一,皆在净化之列。所以楞严经说众生的升沉六道,以情想来分,想多即升,情多即沈,纯想升天,纯情入阿鼻狱,情想均等,生于人间。   科学家...

    尤智表居士著

    科学|宗教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4/1155568833.html
  • 憨山大师开示净土法门

    示凝畜通禅人   念佛虽易,世人不知,都轻视为寻常,殊不知为真实出生死之要路,但不知念佛之妙,故多错误耳?且念佛即是参禅,更无二致,凡念佛时,须先将自己胸中,一切烦恼妄想,贪嗔痴爱,种种杂乱念头,一齐放下...

    佚名

    |净土|憨山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5/08095423813.html
  • 求法与防魔

    足致身魔侣的媒介。有神通则便于遂其三毒。但因果不昧,结果会陷入恶道;古德诲人不得滥求神通,如是之故。必也修出世间定,先消除三毒,及其成就,神通不求自得,得亦无流弊相随。)  (7)令行者喜怒无常,或多痴爱...

    杨佛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74939867.html